胤禟刚开始是不怎么情愿把铺子卖出去的,可胤礽铁了心要卖,还说不卖出去的话,那些铺子的产权最后极有可能会落到内务府手里,胤禟就妥协了。
相比于拿铺子换钱来说,他更不希望铺子落到内务府手中。
皇阿玛可比他贪心多了,说不最后三成铺子他都捞不着。
胤礽出点子,胤禟执行,很快便把那七成铺面都卖了出去。
拿到手一共是五十一万余两白银。
远远比不上胤礽在江宁抄那些贪官值钱。
怪不得老四喜欢抄家……
事情解决之后,胤礽便拿着那些银子开始装修起了手中的铺面。
五月底,商业区正式开业。
胤禟和胤禩第一时间把理藩院的那些冤大头带了过去。
此时的贫民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外城虽然也铺设了青石板,可长年累月下来,青石板都已经被泥沙尘土覆盖,不下雨不刮风的时候尚能行走,但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刮风的时候扬起来的灰尘叫人眼睛都难以睁开。
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在此地生活的百姓随意处理污水、垃圾,还有人随地大小便。
味道十分难闻。
如今宽阔的城区被划分成了两条街道,中间那一排是纯商铺,上下共三层,两边除了临街门面,后头还有小院,可供店家生活。
街道里头不允许马车进入,但开头的地方规划有马车停车场,还有专人去喂养马匹,不过草料是要收费的。
此地的排水系统是由工部仔细规划过的,公共区域、厕所也都安排了清洁工两班倒守着。
胤礽还特地抽调了五城察院的人手,分区域巡逻,避免出现抢劫偷窃的行为,影响此地的口碑。
一部分洋人,跟着胤禟进了一家首饰铺子,还没进门,就被门窗上反光的玻璃吸引住了眼球。
许多人对玻璃制品的印象还停留在摆件上头,根本不知道玻璃还能制作成窗户。
待走进铺子里,瞧见那镶嵌在柜体上的玻璃,更是晃了眼。
这铺子里的采光极好,店里推销首饰的是穿着统一制服的汉人女子。
衣服是明制汉服,素雅又精致。
冤大头们一进屋,就盯上了用于展放首饰的玻璃柜台。
对里头造型精美的首饰反而不怎么上心。
面对众人的惊叹,胤禟微微一笑。
二哥不愧是太子,脑瓜子比他好使多了,居然能想出真的好的法子去展示商品。
胤禩带领着另一部分进了专卖陶瓷的铺子,土老帽儿们瞧见那造型奇特,又色彩鲜艳夺目的瓷器摆件,瞬间就移不开眼了。
只能说瓷器师傅的水平果然牛逼。
胤礽只画了图样的那些q版的国宝,傲娇的狸奴,巧夺天工的仕女,蔫哒哒的幼犬,还有一些晶莹剔透的餐具茶具,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惊叹不已。
还有人当场问了价格,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购置了自己心仪的商品。
店里的伙计手脚麻利地将东西装好,而后询问贵客需不需要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