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摄影师对他的相机满意,而这台相机也很适合他的工作,那就足够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暗房、电脑后期。适合更大于参数,因为你是相机的大脑。
“在后期过程中,我们要主动的还原拍照时的状态和目的,为此甚至要改变色调以便和摄影师按动快门时的意图一致。当然,重新建立光影的平衡关系也是非常需要的。”
这两段还是围绕着“决定性瞬间”这个词汇进行延伸,虽然序言里一句也没有说决定性瞬间到底要如何拍摄,但改拓文似乎已经懂了陈平生的创作理念。
这和《鸦》是背道而驰的,一个是生怕你提前被剧透,一直神神秘秘,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
一个是直抒胸臆,直白的恨不得将所有含义告诉你,生怕你看不懂。
从形式上,很明显前者更好,更有惊喜感。
但如果考虑到这本影集实质的内容以及作用,改拓文觉得陈平生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考量。
还有最后一段话,改拓文来到电脑旁边,翻动页面将其看完。
“摄影:
“相机让我们获得一种视觉记录,对我而言,这就是我的日记。这是个充满偏见和杂音的世界,却也是个渴求信息的世界,人们需要照片带给他们的思考。
“作为摄影师,在拍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所见到的事物进行评价,而这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当然,你也可以采取客观的记录,把这些评价的权利交予观众。
“以上所说的这些,并不是概括摄影的定义,摄影有很多形态,从快照到广告,从人物到风光。我并不想为摄影下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定义,我也不想对自己曾经和以后的作品下定义,我只为这部作品《决定性瞬间》下个定义。
“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刹那间将构成事件的意义以及如何恰如其分表达该事件意义以精准的结构形式同时确认下来的方式。
“通过生活实践,我们对于自己的认知会与我们对周边世界的认知同步协调起来,这个世界在改造我们,而我们也在改造世界。我们必须取得平衡,让两个世界趋于统一,这就是我们必须要表达的世界。
“我认为内容和形式不分割,形式是平面、线条和色调三者互相作用的严谨组织。唯有运用这种组织,我们的概念和情绪才变得具体而又有感染力。
“决定性瞬间,不是东方或是西方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的摄影概念。这是时间、空间、美学三者统一的最终决定。你有着怎样的美学原则,就会得到怎样自认为完美的决定性瞬间。
“决定你的‘瞬间’够不够好的,不是理论,而是你的艺术直觉和美学思想。我无意决定任何人的‘瞬间’,但这套理论是我自认为对摄影的高度总结,所以如果你可以从中受惠,那将是我的幸运和荣幸。”
“啪啪啪!”当改拓文看完最后一句话后,忍不住鼓起掌来。
“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他转过头看向陈平生:“平生,你这是要给摄影界当老师啊!”
“有吗”陈平生摊开手纳闷道,他自己倒是没觉得。
改拓文点头:“当然有,我还从未见过摄影界出现过类似的理论。你这篇序言,直接点出了自己拍摄的主题,也教给了所有观看者这个主题的含义。”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这相当于你要给摄影界上一堂理论课啊!”
“也不是不行。”陈平生笑了起来。
决定性瞬间之所以一直风靡摄影界,甚至成为了所有人对摄影的共识,就是因为其理论的基础其实不是出自于总结风格。
事实上,这是完完全全的关于摄影的核心思想总结。
甚至在任何艺术创作上,都能够融会贯通。
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意味着不同的“瞬间”,就像序言里说的,那是时间、空间与美学三者的有机结合。
即便是所谓的“非决定性瞬间”,也天生自带着决定性瞬间的基因。
它就像是数学里1+1=2这样的理论基石,你能想象有一天这条算式被推翻的景象吗
而另一个世界的“决定性瞬间”之所以被一部分人排斥,是因为它过于确定性和固定性的几何构图与框架,让人觉得摄影丧失了自由。
可这并不是理论的错,所以陈平生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特意在最后点明出来。
“你有着怎样的美学原则,就会得到怎样自认为完美的决定性瞬间。”
这才是决定性瞬间的真相。
六点一更十二点一更